发布日期: 2025-03-20
本年的中间一号文献提出,以科技立异引颈优秀分娩因素集聚,因地制宜发达农业新质分娩力,山东行动农业大省,近年来一直深化农业科研资源力气兼顾,促使农机配备高质料发达,救援发达机灵农业。春耕季探听齐鲁粮仓,田间地头众了主动驾驶的农机、接连卫星的田间束缚编制、精准控温的育种大棚。连日来,公众日报“记者蹲点”栏目推出“田间地头看春耕”系列报道,用六个故事解码山东春耕的浓浓科技范。
“这块地的小麦长势较速,土地肥力跟不上,需尽速追施叶面肥。”2月21日一大早,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周手机上弹出的一条提示音讯,激励了一场机灵春耕“突击战”,突破了这座鲁西南小村庄田间的浸着。
简陋的几下操作之后,两架无人机各自驮着40公斤的肥料桶平定升空,顺着麦垄齐头并进,所过之处,麦苗感奋着身躯挂上了光后的水珠。地头上,金乡县孟铺种植专业配合社植保中央主任杨明意和同事各持一台遥控器,调动着无人机有序往返:“编制提示的施肥区惟有刻下这150亩,咱们指哪儿打哪儿,直插合键地块,估计喷施叶面肥后可增产10%。而正在其他长势平常的地块,就不必再铺张人力物力了。”
一场垂危而又精准的田间束缚不到半小时就收了工。返程途上,记者不禁纳起闷来:“谁正在发音讯?对方咋明了这块地必要施肥?”
“信儿从天上来!”正在马庙镇为农任职中央,坐正在办公室里刷入手机“验收”功效的孟凡周翻开一块数字大屏,为记者做起了科普。正本,本地引入卫星遥感编制介入农田束缚,通过按期扫描地块,监测作物、泥土等红外波段的纤细转化,天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够对农田各样形态举办量化,并为农人供应科学的应对步伐。眼下气温慢慢回升,小麦长势较速,当泥土肥力跟不上时就会导致叶片有轻细泛黄涌现,NDVI降低。编制归纳现在天气情况天生监测叙述,并即时反应到终端平台上。
卫星遥感编制得以施展拳脚,离不开本地扩充的“一户一田”更始。马庙镇农业归纳任职中央主任苏思雅先容,马庙镇将农人分别的承包地通过流转、置换等格式整合到一同,竣工“小田变大田”,举办同一种类、同一耕种、同一束缚。
“镇里通过卫星监测和实地衡量,将1万众亩成片农田分成7个网格举办精准束缚,哪片叶子生病、哪块地缺肥,编制一扫就明了。”孟凡周告诉记者,卫星遥感编制及时监测田间情况,并每隔3到5天对农田举办扫描一次,针对差异地块天生病虫害预警图和长势说明图,从而指引托管网格员展开区别化精准束缚。
正说着话,编制又来了个“现场直播”大屏上一块区域标红闪光,指示位于孟铺村的一块农田泥土湿度较低,需实时灌溉。孟凡周一边祛除提示,一边又下达了指令。纷歧霎,托管网格员从田间发来视频,只睹他正在地头的智能灌溉左右筑筑上刷了一下卡,一股股清流便淌进农田,700众亩小麦“喝”上了返青水。
“以前种地要看天,今朝天上看着种。”行动一名“00后”新农民,杨明意正在村落长大,对种地格式的转化深有感受。“正在我小光阴,大人们种地即是看天用膳,碰上好年景也许还能丰收,假使遇上干旱少雨的境况,收获就说反对了。”杨明意说,随入手中的锄头酿成了今朝的手机、鼠标、遥控器,卫星遥感编制能及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农作物长势等8大类音讯,可精准识别30众种地间病虫害,做到了“缺啥补啥,哪里缺补哪里”。
“株高67厘米,穗数24个。”2月17日,正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的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种业”)阳光温室大棚内,科研职员正有条有理地劳苦着。他们将衡量完株高的小麦,趁其仍青葱时连根拔起,注重数清穗粒数,随后用绳子把每个品系的小麦系好,倒挂睡觉。
禾丰种业科研助理李漂后告诉记者,正在2017年之前,公司不断采用古代育种格式。正在大田里,一年仅能种植一茬小麦。每年10月播种,到来年6月材干收成,后续还要历经杂交组合配制、田间人工选拔、审定品比、区域试验等众个杂乱周期,往往必要十几年工夫,材干告成育成一个非凡种类。
为了打破这一育种瓶颈,缩短育种过程,禾丰种业开启了赓续研究之途。2017年,禾丰种业投资300余万元,筑成了修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智能日光玻璃温室,竣工了冬季小麦加代育种。2023年,又一座智能冷室拔地而起。这座冷室借助空调制冷工夫,精准调控温度,为小麦正在高温天色下举办加代创建了适宜要求。
跟着措施筑筑的一直升级完满,温室内的温度左右愈发精准。冷室面积也从最初的20平方米渐渐放大到100平方米。今朝,通过温室与冷室的瓜代操纵,禾丰种业的育种过程竣工了强大奔腾,一年能收成四代小麦,育种工夫大幅缩短至3到5年。
此次温室内收成的40余个小麦品系,便是“冷”“热”加代工夫的功效结晶。李漂后先容,这些小麦是昨年5月杂交、加代获取的冬小麦新品系。“小麦变黄只是自然衰老的涌现,现正在收成的小麦外观虽绿,但籽粒原本依然成熟,可以提取有用结果了。”她评释道。收成后将其倒挂于温室内,能让根茎里残留的养分回流到籽粒中,促使籽粒进一步成熟。后续,科研职员会对小麦举办烘干、考种,再操纵复种。
正在禾丰种业的试验田里,适应育种宗旨的小麦品系正被科研职员战战兢兢地一粒粒种入大田。禾丰种业科研助理刘锡筑先容,过程温室内两次加代,这些小麦品系初次正在大田种植。研商到2月地温较低,科研职员特地为小麦笼盖上地膜,“盖地膜一方面能起到保温功用,让小麦更速出芽;另一方面还能维系泥土水分,估计笼盖一个月操纵就能够揭膜了。”
此次种下的小麦,其成熟工夫与平常种植的冬小麦附近。再次收成时,便告竣了第三次加代育种的环节流程。“咱们这一批的首要育种宗旨是教育高产、稳产且优质的小麦新种类。”刘锡筑指望,通过高效育种,教育出更众高产优质种子,餍足墟市一直转化的需求,助力农人丰收,促使农业增效。
今朝,通过科技赋能,禾丰种业的小麦育种加代做事已相联展开了7年。最早通过加代选育出的新品系,今朝已进入分娩试验的结尾一年,隔绝进入墟市,又近了一步。
3月1日,正在聊城位山灌区机灵更动中央,做事职员正通过数字孪平生台的数字驾驶舱界面,及时囚禁黄河来水境况、中心测站水位流量境况。“过去调配水靠履历,现正在靠数据。咱们现正在看到的灌区一张图,即是数字化和法式化束缚的根蒂。”位山灌区束缚任职中央党委副书记王兆波先容,“咱们将灌区渠系、种种水工修筑物、监测站点等同一纳入一张图,竣工工程种种音讯数字上图、一图囚禁。”
行动全省最大灌区,供水更动是位山灌区的中枢做事。春灌做事展开之初,位山灌区束缚任职中央便充斥阐明数字孪平生台的“机灵大脑”上风,提前对旱情举办说明预测,以便科学调配水资源,胀动农业灌溉节水增效。
“咱们依托20众年积聚的形象、水碳通量、作物产量等高质料长序列观测数据,连结将来形象数据获取及处置工夫、MODIS卫星遥感数据及时搀杂工夫,筑成需水预测模子,可直观呈现泥土墒情漫衍、灌溉需求量及作物长势。”位山灌区束缚任职中央音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先容,位山灌区行使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构成的“天空隙水工”一体化感知网,为灌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泥土墒情、作物需水量,渠道水位、流量等数据及时会聚至灌区数字孪平生台,修筑起笼盖全域的水利“神经末梢”。
正在梁以昌的先容下,做事职员开首操作预演界面,只睹蓝色的“河水”正在屏幕上的“渠道”中渐渐活动,直观揭示水头过程各支渠口的工夫、水位、流量等音讯。“咱们搭筑的配水更动模子能够连结需水再有黄河来水境况,说明渠系和闸群的水利拓扑干系,主动打算天生智能计划。通过重复验证计划,最终造成更动计划后下达更动指令,由辖段站所奉行并反应及时音讯,进而告竣供配水职业。”梁以昌说。
本年岁首,位山灌区机灵更动中央精准预测临清市、高唐县等地100余万亩农田将呈现缺墒。中央随即优先调配水源,确保黄河水优先投递。
正在临清市金郝庄镇种粮大户王玉宝的300亩麦田里,主动平移式喷灌机顺遂告竣了今岁首次灌溉职业。“小麦正要用水,黄河水就来了。借助水肥一体化工夫,我3天便告竣灌溉功课,灌溉本钱每亩还精打细算了30众元。”王玉宝感伤道,灌溉用水有保护,让他种地更有底气。
从需水预测到配水更动,从科学调控到智能囚禁,位山灌区这条以数字孪生为中枢的摩登化治水途途,不只收成了水旱苦难防御和水资源省俭集约行使的丰富功效,有力保护了粮食平安,也让水利新质分娩力成为激荡正在村落复兴画卷上的磅礴动力。
“通过机灵配水与科学束缚,灌区亩均可节水近30立方米,放大灌溉面积10万亩。数字孪生工夫的深度使用,不只让黄河水焕发再造,更让藏粮于技的理念扎根田间。”位山灌区束缚任职中央党委书记、主任江崇海流露,位山灌区将遵照“需求牵引、使用至上,数字赋能、晋升才气”的哀求,动态完满感知体例、优化模子体例、计划救援体例、运管操作体例,一直晋升灌区运管的数字化、收集化、智能化程度,赓续胀动数字孪生工夫使用场景深化,让“机灵水利”更好地任职粮食平安与村落复兴。
3月12日,正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的一大片农田里,3台马铃薯播种迁延机正奔忙正在田间。遵照订单,这些即将播下的马铃薯,将于本年7月“奔赴”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餐店,成为餐桌上的厚味好菜。
凑近一看,这几台迁延机身上然则藏着不少“阴私军火”反光镜旁,一块操作面板额外显眼,这是迁延机的“机灵中枢”;驾驶室顶部,两个白色蘑菇状的天线分立两侧,俏皮又可爱,这便是北斗导航终端的天线。
迁延机手代锡文,这位昨年刚拿到迁延机证的“新农民”,目前正坐正在驾驶室内,他手指正在屏幕上轻轻舞动,农机宽度、播种间隔、开始、尽头一系列参数飞速输入,不到一分钟,迁延机便犹如被注入了性命,开启了主动种土豆形式。
靠“数据”种土豆,能行吗?记者满心猜疑。然而刻下的一幕,彻底作废了这份疑虑。只睹代锡文双手放正在腿上,涓滴没有操作的举措,迁延机自身“操控”着目标盘,沿着笔挺的途径稳步前行。播种、施肥、铺地膜、安设滴灌筑筑一系列举措一挥而就,令人管中窥豹。
“以前呐,思让农机走直线,可太难了!”代锡文感伤道,“农田里坑洼不屈,边际又没啥昭彰的参照物,像我云云的新手,思把地耕好,实在是难上加难。许众边边角角都耕不到,有的地方还会反复耕,一天地来,最众也就耕40亩地。”
可今朝,有了北斗导航这个“超等助手”,代锡文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耕60亩地,功课精度更是抵达了惊人的2.5厘米,这意味着整车直线厘米。这是什么观念呢?代锡文告诉记者,最厉害的老农机手,功课精度也就正在10厘米操纵,而北斗主动导航,直接让精准度降低了整整3倍。
“科技种地,即是省力!这装了北斗导航编制的迁延机,实在即是农机界的超等铁汉,干活太给力了!”挪城村党委书记江世华击节称赏。他告诉记者,以前农忙时节,熟练的农机手是“香饽饽”,一工难求;现正在有高科技助力,用工比正本少了一半。从耕地、播种,到植保、收成,机灵农机“指哪打哪”,把每一项农活都告竣得漂美丽亮。按照测算,用上机灵农机,每亩地能省俭大约三成种子,有用种植面积降低了5%到10%。
青岛惠民农业科技任职有限公司司理袁世格告诉记者,农机装上“北斗”后,可竣工24小时不间断功课。几年前,多半是年青的迁延机手装“北斗”,现正在五六十岁的“老机手”也都争相安设。今朝,即墨本地的庄家找农机任职,先问有没有装北斗导航编制。
跟着各样新工夫、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浮现,江世华对将来的农业发达满怀希望,他盼着种地能变得更机灵,比方,只须用手机简陋操作,呆板就能主动“下地”干活,“我信赖,那一天很速就会到来!”
3月11日,正在聊都邑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丰家庭农场的近千亩麦田里,3种灌溉格式正同时举办:一侧麦田里,桁架式自走喷灌机正正在喷洒冲施肥;另一侧,伸缩式喷灌机不息扭动喷头喷洒出细细的水雾;最西侧的地块,柴油机发出轰鸣声,过程过滤的黄河水顺着一根根玄色滴灌管道,一滴一滴精准“喂”给了小麦。返青的小麦苗绿油油,依然封垄。
“差异的地块必要按照境况选取相应的浇灌格式。古代春灌格式是先撒下复合肥,再洪水漫灌,这种粗放的追肥、灌溉格式酿成了水肥的铺张。”辛王顺丰家庭农场“农场主”王伟说。
昨年,王伟正在小麦孕育时候小面积试验了滴灌工夫,增收和开销何如平均?他有一本细账:“每亩地铺设滴灌筑筑归纳本钱100元,水泵一开,一两局部就能束缚四五百亩地;而采用洪水漫灌的格式,一局部一天顶众浇十众亩地。”王伟说,采用滴灌工夫的土地每亩小麦增收300斤,局部高产地块小麦亩产达1600斤,归纳测算上风昭彰。
本年是“90后”新农民王伟辞去做事流转土地的第十个岁首,昨年秋季,他正在流转农田1000亩的根蒂上又添加了4000余亩。“要学会借助用具科学种地!”王伟说。王伟是死板创制专业卒业的大学生,更是遐迩知名的科学“种地达人”。
正在地头上,一台浇灌“神器”吸引了记者的留心。焊接的车架上拼装了一台柴油机、一个水泵和一个免拆除手动反冲洗过滤器。这台反冲洗过滤器是王伟的独立发觉。“河水里的杂草异物较众,很容易梗塞滴灌口。墟市上常睹的过滤器正在利用流程中,一朝异物堵满了,务必得停掉水泵,拆开过滤装配手动举办清算,很阻误工夫。”王伟指着2台闲置的滴灌过滤器说。
昨年冬季农闲时候,王伟过程众次试验,自助计划并发端创制了第一台免拆除手动反冲洗过滤器。这台筑筑计划了4重过滤装配,一朝异物梗塞滤网,只须翻开阀门,依然过滤好的净水能够反过来将异物从排污口冲出。“一拧,一转,杂物就出去了,还不消停呆板。”王伟说。
春节开工后,王伟指导4名工人一口吻做了9台免拆除手动反冲洗过滤器,又采办了9台柴油机和水泵。这10台筑筑同时安设浇水,只需十众天就能将这5000亩地浇灌一遍,大大降低了浇水的成果。
正在王伟的农场,遍地可睹他发端改装、发觉的农机配备。市道上常睹的滴灌管道铺设装配是4根管道同时铺设,王伟焊接了延伸支架,添加了铺设装配,6米长的支架上安设了10盘滴灌管道,由迁延机举办牵引。像云云的滴灌管道铺装“神器”,王伟计划了2台,6局部利用2台铺装“神器”,一天可铺设200亩地。
今朝,有三十众台(套)农机筑筑的加持,王伟束缚起5000亩土地来尤其逛刃众余。王伟说,假若按他昨年均匀每亩1200斤的小麦产量打算,本年夏日5000众亩小麦总产量将达3000吨,单季利润将正在1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
3月14日,阳光刚叫醒费县百胜蔬菜种植专业配合社(以下简称“百胜配合社”)里一株株硕果累累的西葫芦,大棚门口就传来了开锁声,采摘工人掀起门口的保温帘鱼贯而入。一根根嫩绿色的西葫芦被工人接踵从藤蔓上摘下,一律码放正在塑料筐里。“老孙,都摘完了,把西葫芦运出去吧!”太阳慢慢升高,大棚深处传来工人的喊声,百胜配合社社长孙百胜急速按下墙上的按钮,塑料筐乘上电动轨道从大棚深处到了门口。“一共11筐,得有1000众斤,这几天产量上来了。”孙百胜数了数筐子,欢快地说。
连日来,气温渐渐回升,孙百胜的8个西葫芦大棚产量一直攀高,配合社迎来农忙时节。“气温越高,大棚里的需水量就越大,我出去进修的光阴,大棚里要遵照需求勤浇水、勤施肥,采摘和出售也要跟上。”孙百胜禁不住正在心坎将全豹工序又打算了一遍,并向工人注重叮咛了一番。
“老孙,你宁神出去进修,大棚束缚就交给咱们。”工人李长华给孙百胜吃下“定心丸”,“有水肥一体机,再有全主动放风机,束缚很便捷,就算有脱漏,你从手机上还能够长途左右水肥,担保没题目。”
“现正在是西葫芦大棚产量添加的环节时候,比力磨练束缚才气,我正好趁此机遇去寿光学学履历,再去五莲看看西葫芦粗加工,争取让咱的西葫芦鼓动更众社员致富。”孙百胜道出了农忙时节外出进修的缘故。说罢,他走到水肥一体左右装配前点开“一区”的浇水功用,水流立地沿着管道一滴一滴渗透一号大棚的西葫芦根部。
水肥一体化也是孙百胜外出进修得来的履历。行动种了30众年西葫芦的“老把式”,孙百胜种出来的西葫芦,商贩抢着要。正在孙百胜看来,诀要即是邃密束缚。“当时这一片种西葫芦的菜农,没有比我束缚更注重的了。年前天冷的光阴要施养根肥,年后要施含钾元素的肥增产。”孙百胜的种植诀要,现正在成了水肥一体机功课公式,“咱们按照气温、湿度等设定好浇水和施肥的工夫,按照各项参数科学种植,西葫芦长欠好都难。”
“以前大棚浇一次水,必要4个工人相联干6个小时,现正在这道工序的操作工夫被压缩到点手机的几秒钟;再有洒药,占地4亩的大棚,2分钟就能告竣喷洒。”施肥浇水不必要人工,工人有更众工夫去周到打理植株,让西葫芦的品德更好。
采访中,棚内温度一直上升,大棚顶部传来声响,举头一看,正本是棚顶的透气孔主动翻开了。“这是主动放风机,棚内的温度设定正在了25℃,赶上这个温度,透气孔主动翻开为大棚降温,气温低了会主动合上。现正在除了采摘和植株养护,依然不必要人工了。”孙百胜说。
机灵种植助助孙百胜轻松束缚数个大棚,还要外出学什么?“我要去寿光看一下,有好种类的话,引到咱这边来。”孙百胜说。